“以人民为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是人民立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表达。我们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乡村法治的守护者、乡村发展的推动者、乡村文明的传播者,我们的镇(街)政法委员始终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抓实干解决群众困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坚实力量。
王强:心系黎元忧与患,情牵百姓苦和甜
王强,男,汉族,198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四川井研人,曾任原乌抛乡副乡长、原胜泉乡副乡长,2019年12月起任高凤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几年来,他走遍了高凤镇的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以钉钉子的劲头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乡镇政法委员的为民情怀。
努力学习提素质,当好政策“解读员”
镇(街)政法委员是党的政法事业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的组织者、推动者、落实者,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一方社会的安全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虽然08年大学毕业后,王强就一直在乡镇工作,但就政法工作来说完全还是一个“门外汉”。“两眼抹黑,一片茫然”是组织宣布他担任高凤镇政法委员时的最强烈感受。“没有人天生就会的,任何人都是从不懂到懂的。不要慌,凡事都是慢慢学习、慢慢摸索出来的。”他暗暗告诫自己。如何提升自己政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是当前的首要问题。他找到领导和老同志虚心请教,然后从了解掌握高凤镇基本镇情和疑难问题入手,开始了全面学习:一是潜心学习研究理论政策,明白乡镇政法委员职责“是什么”;二是积极参加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认真学习领会上级部门下发的指导性文件,理清工作思路,明白乡镇政法工作“干什么”;三是除了政法业务知识外,不断学习融合各领域的方针和政策,力争做到“百事通、多面手”,解决乡镇政法工作“怎么干”的问题。通过学习,他做好政法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得到了明显增强。
把握重点促平安,当好地方“治保员”
“信访人员多、五保户多、精神障碍患者多,社会治理难度系数大”是他来到高凤的初体验。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他将高凤社会治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全面摸排和梳理,并建立台账,拟出重点工作清单,下定决心逐一化解。
为减少社会治安隐患,他积极协调镇卫生院和派出所共同参与,对全镇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仔细排查和逐一评估,将有暴力倾向的21名“酒疯子、武疯子”收治到惠康医院康复疗养,最大限度减少了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概率,大幅提升了周围群众的安全感。
针对信访问题,他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是“请进来”。在镇信访室坐班接访群众,倾听来访群众的诉求。二是“走出去”,主动深入群众家中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协调相关站所限时办结,及时答复;对不合理诉求,讲解相关条例规定,并做好安抚。为让群众办事找得到人、找地对人,专门制定了“便民亲情卡”发送到各村各户;同时,他还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为农村特困人员积极申请房屋新建和改造项目,解决其住房问题,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在他的努力下,近几年来高凤镇“心连心”热线反馈量和信访量逐年下降、信访人员明显减少。
调解纠纷化积案,当好人民“调解员”
婚姻家庭、邻里关系是纠纷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处理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激化矛盾,甚至引发“民转刑、刑转命”案件。为及时将各类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他牵头建立了镇、村、组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机制,逐村逐户深入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对各村排查梳理出1年以上尚未化解的矛盾纠纷逐项登记造册,建立专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涉及到重大矛盾纠纷调解时,他都亲自带领镇调解力量进行调解。为进一步巩固化解成效,对已办结的积案定期开展跟踪回访,及时了解双方思想动态、事态进展及履行调处协议情况,防止矛盾反弹;对调解结果不满或协议履行出现问题的,引导当事人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解决,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今年以来,共化解历史遗留问题3件,疑难纠纷2起、业主和村民赔偿纠纷1起、重大婚恋纠纷3起、意外死亡赔偿纠纷2起,引导法律途径解决纠纷1起,无“民转刑”案件发生。
“只有脚下多沾泥土,才能收获更多真情。”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和基层政法工作者,他将继续秉承“一心为民”初心,以高度的责任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