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面对罪恶,他们如黑暗中的利剑,斩断罪恶的锁链,用正义驱散阴霾;面对灾难,他们挺身而出,无畏前行,用坚实的臂膀为群众撑起一片晴空;面对群众,他们以心换心,如同春风拂面,给予满满的温暖……哪里有需要,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让安全感成为群众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2018年6月26日。对于地处四川盆地西南,素有“天府灵秀”美誉的井研县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忘而沉重的日子。这一天,井研遭遇百年难遇的暴雨灾害。一时间,家园成河泽,良田成汪洋,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面临严重威胁。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强面对,众志成城,开展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抢险救灾。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井研公安干警不忘初心,勇于担当,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奔赴一线,冲锋在前,成为抢险救灾战场上最美的风景线。上面这张照片定格的是时任周坡派出所民警谈文东与所长阚华强、周坡镇村干部冒着滂沱大雨,一手一手地撬、一手一手地移,历经惊心动魄的六百秒,成功将被倒塌围墙压成左腿粉碎性断裂的张国华老人救出并送医救治的故事。虽然全身湿透,但那一抹警蓝却更加灿然夺目。
谈文东,男,1981年出生,汉族,四川井研县人,中共党员,2008年1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井研县公安局办公室主任,一级警长。从警16年来,他共参与侦破刑事案件218件,抓获嫌疑人252名,完成安保维稳任务170余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出重伤群众1名,安全转移儿童9名。在县局办公室工作期间,连续两届在乐山市局组织的文秘比武中获得一等奖,2019年参加省厅第五届调研文秘大比武获得三等奖,2022年参加省厅第八届调研文秘大比武中荣获一等奖,撰写的《创新“背包警务”深化基层治理的实践与思考》被省厅评为优秀调研文章,荣获2021年度市(州)公安机关调研工作成绩突出个人二等奖,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多次获得嘉奖表扬,被授予“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2023年1月,被省人社厅、省公安厅评为“四川省优秀人民警察”。
谈文东:案牍情深写风华
字斟酌、句推敲,
笔走龙蛇,书写橘乡公安新篇章,
建言献策,谋就事业高质量发展。
案牍劳形,虽苦犹荣,
弘国优公安之精神。
自到县局办公室工作以来,谈文东和所有文秘工作者一样,他再无缘千里缉凶的惊心动魄,再无缘侦破大案的掌声花环,有的只是终日俯首三尺案台,和键盘鼠标长情陪伴;他被同事称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但在“搬砖”的路上,他慢慢成为了“一面旗”,因为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事。
从后悔到不悔
写材料是机关里最难、最苦的差事,“绞脑汁、皱眉头、死细胞、挖煤炭”,人人敬而远之。2018年12月,在政工部门工作的他,因为帮忙写了一份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报告,获得县局主要领导肯定,不幸“中招入坑”。带着懊悔和忐忑的心情,他正式履新这个大家都不愿干、但又必须要有人来干的岗位。岁末年初,各种检查、材料铺天盖地,他几乎每天都24小时连轴转,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超负荷工作让他渐生“逃离”之心。
直到撰写2019年度公安工作会议讲话稿,他迎来了转折和蝶变。会场里,听着自己粗浅狭隘的文字和领导精辟深刻的补充,联想到领导会前的高度肯定,一向认真负责又自信自强的他如同芒刺在背,无比愧疚、无地自容。他把怨气变成勇气、把压力变成动力、把后悔变成不悔,迎着困难上、抢着难事干。心态决定状态,在逆行的路上,无论材料大小、无论重要与否、无论多么困难,他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用心用情用力对待。一稿二稿不算稿,三稿四稿算初稿,无论多少稿,他都不放弃、不厌倦,以乐观豁达之心一遍一遍修改完善。看到这些历尽千辛万苦、反复琢磨推敲出的稿子,通过领导审核,获得领导认可,赢得同事赞誉,他觉得特别满足、特别有成就感,感觉这些稿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悄悄躲进办公室,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文秘岗位离党委最近,是谋划思路举措的第一站,也是展示成效形象的最后一站,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文字能力。到办公室工作后,他便多了一个习惯,风雨不改、坚持不懈,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花1个小时来学习领会各级领导的讲话、各警种的行动方案,以及各种简报、汇报、调研等,涵盖党政、公安各个领域。几年来,他积累的学习笔记有13本、1900余页、85万余字。点滴积累、聚沙成塔,从渐悟走向顿悟,他的材料质量越来越高,工作难度越来越小,干劲热情越来越足,进入了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让他从一个高中起语文从不及格、石油工程专业毕业的“门外汉”逐渐成为“内行人”。
从细致到精致
无论在何种岗位,他干工作都特别认真、特别较真。他认为,文字综合工作要以文辅政、以文鼎新、以文弘业、以文铸魂,准确性是生命线,思想性是活的灵魂。他有很严重的“强迫症”,凡事都追求细致、精致、极致,即便是最简单的文稿,也要打印出来,用尺子和铅笔逐段逐句反复核对,重要材料都请5名以上的同志帮助校对,将差错率、失误率降到最低,坚决防止“100-1=0”。
在撰写领导讲话稿中,他自我要求近乎严苛,既要抓住本质规律,又力求新颖亮眼。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艰难,对于领导讲话稿,他下足了真功夫、深功夫,对照大政方针政策和各级部署要求,结合井研公安实际和在派出所、治安等部门工作的经验感悟,反复思考拿出框架、拟定提纲,一段一段地想,一句一句地磨,逐词逐字推敲,想方设法把思想高度、认识深度和实践力度体现出来,很多时候为一个词、一个字冥思苦想几个小时。“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过硬的材料质量让他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赞誉。
在帮助警种和派出所润色把关中,面对初稿质量普遍不过关的困难,他更是半点都不马虎。材料写的是思维能力,比的是治理水平。他事先学懂法律政策规定和业务知识,虚心向警种求教,直到把工作完全摸准吃透,材料完成后再会同警种反复研究修改,力争呈现最好状态。长年累月的学习实践和挑灯夜战,他练就了过硬的文字功夫,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被同事誉为“井研公安的百科全书”,被赞叹“比专业警种还专业”。
从不怕到怕不
老笔杆子把公文写作分为“三重境界”:不怕写、写不怕、怕不写。业精于勤荒于嬉。5年来,他仍没有改掉爱帮忙的习惯,在“拼命三郎”的基础上,又多了“消防队员”“兜底达人”两项荣誉,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搬砖人”的应有之义、应尽之责。
5年来,他不仅承办了所有主要领导的讲话稿和汇报材料,呈报省厅、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报告,以及重要信息、简报、调研、方案等材料,还组建信息调研专班,以“头雁带群雁”积极为局党委建言献策。他主动承担公安改革任务,牵头或参与“一村一辅警”“背包警务”“所队合一”“三警融合”“警保合作”“办事不出村”等16项改革创新项目的调研论证、方案制定、总结提炼、宣传推广等工作,“一村一辅警”等经验做法在中国警察网报道,“背包警务”被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刊载推广,6篇简报、专报获得省厅领导肯定性批示。
他发挥理工专业出身、对数据敏感的优势,牵头或配合绩效办负责全局目标绩效管理工作,每年绩效考评指标和每次专项行动评估细则下发后,都会同警种专题研究,找准问题短板和优势强项,灵活制定稳强除弱的策略;实时关注推进情况和完成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明确风险项目,组织集中攻坚,井研公安目标绩效连续3年名列全市前茅,2021年更历史性地获得全市公安工作成效一等奖。
近年来,他帮助各警种和派出所完成各类汇报130余篇、信息简报190余篇,撰写先进事迹材料25份,帮助县局斩获22项表彰奖励。在申报“全国公安机关扫黑除恶成绩突出集体”期间,他正在医院陪护刚刚分娩的妻子和出生的女儿,在得知事迹材料需帮助完善后,立即返回工作岗位,连续奋战27个小时,数易其稿,成功完成申报工作。接到申报“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交警大队”的紧急任务后,他强忍着肩颈和腰椎剧烈疼痛,不眠不休,经过一天两夜的努力,按时按要求报送事迹材料,最终成功拿回荣誉。
5年来,凡在急难险重紧要关头,在局党委、警种和派出所需要的时候,他都准时出现,不谈困难、不讲客观,每次都尽心尽力尽责、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让他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和尊重,成为井研公安的一张名片。
从难舍到取舍
每一名合格的文秘工作者都有家国情怀,处理公与私、义与利、苦与乐、舍与得都不含糊,谈文东也不例外。他常年往返于单位、家庭,很多时候天亮出门、半夜归家,同事们都说他现在唯一的爱好就是干工作。长期高强度的工作透支着他的生命,刚过不惑之年,便已须发染雪、周身抱恙,颈椎、腰椎出现问题,“三高”不期而至,他的双肩越来越低,但他却说变得更加坚韧,压不倒、震不垮,只要有需要,随时挺立起来。
为担当者担当,为守护者守护,是对警察家属最深情的褒扬。他的妻子在医院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却毅然承担起家庭重任;父母年事已高,仍往返于县城和农村,照顾他年幼的儿子和女儿,没有半句怨言,“两点一线”是这个家庭最真实的写照。对现在的他来说,每天都有两个最煎熬的时候,早上出门,女儿哭喊着要跟爸爸走;晚上见不到爸爸,就一直等,哪怕等到深夜……
他常说,做任何事,都要用心用情。这颗心、这份情让他在号称“第一难”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怨无悔。行者永不止步,他将重整行装再出发,在键盘鼠标的陪伴下,继续写好从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