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法英模 >
首届,我们推他----扎根小凉山彝区的彝汉双语法官!
www.leshanpeace.gov.cn 】 【 2022-12-23 23:58:54 】 【 来源: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666c29e43f666ca791c48ba507c15a04.jpg


  佘鲁英生,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彝汉双语法官。他始终践行维护公平正义的初心使命,助力彝区法治高质量前行,被评为全省法院先进个人,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嘉奖1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获全省法院庭审标兵,审理的案件获评全省法院优秀庭审,撰写的调研文章连续4届荣获全省法院学术论文奖以及2次荣获中华司法研究会民族法制文化专业委员会奖等。

  

  他的梦想—法官维护公平正义

  

  他出生在峨边彝族自治县的一个小山村,他的家乡绝对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境内群山耸峙,山峦重叠,沟壑纵横,风光秀美,“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顶戴雪帽,山脚百花鲜。”特别是附近的黑竹沟国家森林公园,既是大熊猫出没的圣境天堂,更是许多探险者一生“不得不去”的探险目的地。 

  

  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的他,烧过干碳,采过竹笋,做过土豆买卖。后来,得益于国家加大民族地区教育扶持力度,他才有幸再次回到了校园,每月补助的80元就成了全部的生活费。初三上学期,尽管老师再三挽留,还是因家里期望“早干活、早找钱”的缘故,他不得不参与了所谓的“春季分流”,在一个民办的中职学校延宕了2个月。初三下学期,他再次回到学校,中考时拼命考了500分,但仍旧落榜,幸好享受了少数民族考生照顾政策,才得以走进高中校园。那时他寒暑假必须完成的一门假期作业就是打工,修17元/天的路,建50元/天的电站,亲身体会触电的感受……

  

  历经曲折,他仍记得德古爷爷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彝族谚语:“没有比锅庄大的金子,没有比天还大的纠纷”,寓意只要是纠纷都可以化解,没有人化解不了的纠纷。爷爷是他从小就力争要学习的榜样,是他力争为老百姓化解矛盾纠纷的启蒙“导师”。 

  

  高考成绩并不理想,他与法学本科失之交臂,幸运的是进了一所专科院校学习法律。2007年,他背上所有亲朋好友凑齐的2600元,虽然连4600元的学费都不够。但是,他想:“学校应该不会放弃一位想读书的学生”,勇敢地走出小县城踏上求学之路。入学后,老师说:“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有机会加入中国共产党”,于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他的奋斗目标之一,从班长到学生会,再到优秀学生干部,进校第二年他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于2019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10年大学毕业后,他参加了号称“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试,结果只考了240分。但幸运地是,他通过了“体改生”考试,成为了家乡峨边彝族自治县法院一名既能说汉语也通晓彝语的预备法官,随后他刻苦努力还完成了专升本的学习。次年,他在第二次司法考试中以339分的成绩迈过了C证门槛,第三年,他终于以384分的成绩通过了A证考试,圆梦法考。

  

  他在践行—全力维护公平正义

  

  冥冥之中,就像上天早已经安排好了似的。2012年他的爷爷永远地离开了,也是那一年他正式走进了峨边法院,接过了爷爷手中为民的接力棒,踏上了司法的新征程。他于2017年参加全国统考,考上了法律硕士,于2021年研究生毕业。于2021年从峨边交流到马边,每周来回跨越400公里,他始终坚守维护公平正义的初心使命。 

  

  在峨边法院时,无论是下派“第一书记”,还是帮扶干部。他始终坚持想贫困户之所想,急贫困户之所急,搭建贫困户与爱心人士之间的桥梁,尽最大努力为贫困户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弱项。为此,荣获了“感动峨边•无私奉献”奖与 “感动峨边•攻坚克难 开拓进取”奖。 

  

  他说:“在记录第一个案件时,手心全是汗水,穿在里面的制服已全部打湿。”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书记员的不易,听力要敏锐,概括要精准,打字要快准。2015年,他敲响了“第一响法槌”,正式成一名法官,更是深知法槌的重量与意义,深领悟了法官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从事民商事审判的法官,他深知司法裁决的结果往往不会双赢。“好”的时候,败诉一方当事人往往认为法官徇私枉法,吃完原告吃被告,“坏”的时候,双方都如此。更糟时,原告起诉离婚称,若法官判不离婚,就跳楼,被告辩称,若法官判离婚,也要跳楼,堪称载入司法考试不二选题。每一个案件背后总会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总会饱含辛酸苦辣。当拨错一位电话号码认识并结为夫妻,才知缘分无处不在;当夫妻双方拒绝抚养未成年子女,才知责任的重要;当亲兄弟反目成仇,才知金钱可能会使亲情荡然无存……

  

  他主动承办重大复杂疑难案件,自办案以来审结500多件案件,无一超审限、无一错案。 

  

  他结合本土的民族、地域特色,以彝汉双语审判为着力点,把法律条文转化为老百姓听得懂的少数民族语言,让法治精神飞入彝乡寻常百姓家。在审理涉民族地区婚恋彩礼等案件中,邀请在彝族地区有威望的“德古”陪审员,与法官组成合议庭共同审理,实现情理与法理相融合,达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 

  

  如2022年11月审理的一起涉及高额彩礼的离婚纠纷中,他收到该案后,因该案不但涉及法律上是否应当判决离婚的问题,而且涉及彝族婚姻习惯中彩礼如何返还以及返还多少的问题,并多次到双方当事人家中了解案情时发现,双方当事人适用汉语表达存在障碍。于是,决定从陪审员中挑选2位德古共同组成合议庭适用彝汉双语进行审理,在审理过程中,由德古讲习惯,法官讲法律后,最后促成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他在研究—更好维护公平正义

  

  作为一名民族地区的双语法官,他在扎实做好审判工作的同时,潜心调研,实现审判实务与理论调研的融合。

  

  他始终坚持以民族地区突出的社会问题为导向,以法学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研究后,从法理上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他撰写的调研论文紧扣民族地区典型问题,撰写的《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互动机制的建构》《论大小凉山彝族离婚纠纷的司法困境与展望—以彝族婚姻“身价钱”为视角》《<民法典>实施后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变通或补充规定的反思与重构—以41件<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的变通或补充规定为视角》《我国民族地区少语庭审的困境与路径—以S省彝族自治地区彝语庭审与双语法官为视角》等多篇论文获省级奖项。

  

  他在助推—共同维护公平正义

  

  作为青工委主任,他积极推动青年工作创新发展,参与创建具有彝区深厚文化底蕴的“玛牧•吉威”审判品牌,参与创办以彝区典型案例为内容的《尼牧维科典》双语法治绘本,参与创办以展现法院与青年干警为内容的《边城法苑》刊物,参与制作以彝区法院青年干警为内容的《彝法青语》原创歌曲等文化建设。 

  

  他说:“医生的梦想应当是救死扶伤,努力救治每一位患者;教师的梦想应当是教书育人,教好每一位学生学习上进;法官的梦想应当是维护公平正义,每一个案件的裁决都做到公平正义。” 

  

  党的二十大已经开启了的新征程,在法治高质量前行的道路上,他将继续守正创新,勇毅前行,践行维护公平正义的初心使命,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编辑:何盈巧
中共乐山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