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筑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思想防线,4月15日,沙湾区人民法院邀请沙湾区职业高级中学200余名师生走进法院,通过“庭审观摩+反诈课堂”多元模式,“零距离”感受司法力量,沉浸式体验法治教育。
旁听庭审:以案释法敲响警钟
“现在开庭!”随着法槌的落下,一起涉缅北电信诈骗案件在沙湾区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庭公开开庭审理。庭审在合议庭的组织下有序进行,控辩双方充分开展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及最后陈述。整个庭审秩序井然,参与旁听的师生聚精会神、认真观摩庭审的每一个环节,真切感受到了法庭的庄重威严和法律的公平公正。
法治课堂:举一反三深化认知
庭审结束后,主审法官陈永祥结合本案及其他典型案例,为师生们开设反诈专题课堂,详细讲解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和“帮信罪”的表现方式和手段,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和法律后果。陈法官重点强调了“不出售、不轻信、不泄露个人信息”三大自保法则,提醒同学们“天上不会掉馅饼”,需时刻保持警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
课后感悟:法治种子生根发芽
“零距离”接受普法教育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敲响了防骗识诈的警钟。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庭审深刻认识到了违法犯罪的危害,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切实提高警惕,增强防骗意识,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卡、手机卡,不贪图蝇头小利,严守法律底线,绝不做犯罪分子的“工具人”。
长效治理:共筑反诈安全网
近年来电信诈骗呈现低龄化、技术化趋势,青少年既是易受害群体,也可能因法律意识淡薄误入歧途。为此,沙湾区人民法院通过“庭审观摩+法治讲座+院校联动”模式,推动反诈宣传从“被动普法”向“主动学法”转变。下一步,沙湾区人民法院还将联合教育部门、社区构建常态化法治教育机制,并针对“两卡”犯罪、网络黑灰产等开展专项普法,助力青少年扣好“法治纽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