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平安乐山 >
【平安村的平安“密码”】②五通桥区翻身村:“网红村”化解矛盾纠纷的“土办法”
www.leshanpeace.gov.cn 】 【 2024-03-19 11:37:14 】 【 来源:乐山市委政法委

  在乐山五通桥区,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它紧邻五通桥城区和菩提山森林公园,登上木鱼山高处可将“小西湖”风光尽收眼底。这个村,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率先以“农家乐”的形式接待游客,被民俗旅游专家称为“农家乐鼻祖”、“农家乐发源地”;而今,该村乡村旅游资源已形成集聚效应,村内有国家2A级旅游景区“木鱼人家”,有以园林园艺和雕塑为主题的“王家花园”,有以农家书屋和农耕文化为主题的“祈龙山庄”,有以岷江奇石文化为主题的“阳和园”,有以竹文化为主题的“翠竹园”......。这个村,先后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这个村,就是五通桥区竹根镇翻身村。

  

 图片1.png


  近年来,景美业兴的翻身村,围绕如何实现乡村之治,坚持把平安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善用“土办法”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努力为“乡村振兴”添加“平安注脚”。

  

微信图片_20240315162922.jpg

  

  用“脚步”来发现矛盾纠纷

  

  “这段时间大春,3组这边周某和李某以前就为了用水的问题吵过几次,注意点。”,“春节要到了,这段时间返乡的人多,1组的张家两兄弟大家多留意下,两家关系一直不咋个好。”,谈到矛盾纠纷化解,翻身村村支部书记杨全深有感触,农村是乡土社会的缩影,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经济权益纠纷是当前村民矛盾纠纷的主要类型。这些矛盾隐蔽性较强,有的群众并不愿意主动向村组干部反映,个别甚至认为是“家丑”,不可外扬。只有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变被动化解为主动排查,让群众遇到矛盾纠纷愿意说、想说,让干部对村情家情“门儿清”,才能防患于未然。

  

  根据当前农村主要矛盾纠纷特点,翻身村充分吸纳村组干部、乡贤人士、老干部、老党员、热心群众等组成村调委会,村调委会成员常态化开展走村入户,有事没事就在村里“转悠”,往群众家里跑;在一次次“拉家常”中,在一次次“偶遇”中收集社情民意,遇到村民的一些小怨言、聊天时的一些小苗头,立即开启“探测器”模式,及时了解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矛盾纠纷或是否会引起矛盾纠纷,努力将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处置在小。

  

图片2.png


  2023年初,长期在外创业的王某某回到村里,准备流转土地发展规模化种植业。正当王某某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计划却在土地流转环节卡了壳。有的村民甚至扬言,别人家的土地他管不着,自家的土地肯定不会拿出来流转。王某某百思不得其解,自己认为是共赢的好事,怎么就行不通?村支部书记杨全和“两委”干部也一头雾水,好端端的事怎么就落不了地。带着疑问,村“两委”干部开始了“串门”,几天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弄清楚了缘由。原来,之所以不支持,是因为部分村民担心土地长期流转后自家无地可种,生计没有了着落;有的村民担心王某某离乡多年,根本就不懂种植,经济实力也不清楚,怕租金收入得不到保障;有的村民担心土地连片后,以后确权时容易产生纠纷,于是就不愿支持王某某的计划。了解到上述情况后,村“两委”干部主动逐户上门讲政策、做工作,并动员王某某提供部分岗位给村民,以解决劳动力闲置问题......。最终,经过长达月余的努力,200余户村民在土地流转协议上签字,王某某顺利流转土地260余亩。“多亏了村上的干部,以前我们起早摸黑的种地,辛苦不说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好了,土地流转出去每年有租金收入,农忙的时候还能上农场干活挣钱。”,六十多岁的李某某喜笑颜开的说道。

  

  有了“金刚钻”才敢揽瓷器活

  

  走进翻身村村委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站的标牌格外醒目。根据全市统一部署,翻身村挂牌成立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站,工作站设置有受理窗口、调解室、心理疏导室等功能单元,对群众来访、村级排查矛盾纠纷线索实行“一站式”集中办理。除此之外,翻身村还邀请区级单位定期到工作站“坐班”,联动调处矛盾纠纷。2023年以来,工作站已累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4件。

  

  家住五通桥城区的周女士在翻身村某农家乐预订酒席20桌准备为父亲庆贺生日,生日前一天,农家乐服务人员再三向周女士确认酒席预定桌数并收取定金后开始准备饭菜。但当天中午,部分宾客并没有到场,导致桌数比预定的少了三桌。宴会结束后,农家乐依照惯例按20桌收取费用,但周女士认为应按实际桌数支付费用,双方为此僵持不下。无奈之下,周女士随即拨打了消费投诉举报热线。区市场监管局接件后,第一时间指令驻工作站人员小杨到现场核实处理。小杨了解相关情况后,及时向涉事双方宣讲相关法律法规,并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提出周女士按预定桌数支付餐饮费用、农家乐适当予以优惠的解决方案,得到了双方认可。最终,一场闹剧在圆满解决中落下帷幕......

  

图片3.png

  

  “现在是法治社会,调解矛盾纠纷既要合情合理,更要于法有据。在工作站成立之初,我们就考虑到了当前农村人口“一老一小”居多,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比较薄弱,村组干部调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为此,我们向上争取支持,邀请市场监管、消协、信访、国土资源、农业农村、社保、民政等单位到村开展普法宣传、举办法治讲座,并建立驻站“坐班”工作机制。通过专群结合,不但提升了村组干部的工作能力,还形成了矛盾纠纷化解的合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翻身村村支部书记杨全介绍道。

  

  “婆婆嘴”跟踪回访暖人心

  

  在翻身村,村民都知道村组干部都是“婆婆嘴”。两口子吵架调解好了,组长事后会悄悄问邻居:“他们后来没有再闹了嘛?”。王某种的树把周某的田坎压垮了,调解后的一个月内,只要村干部碰到两个人,就会问“田坎修好了嘛?”“你们两个没得问题了嘛?”

  

  纠纷调解了,效果有没有达到?多年的群众工作经验告诉杨全,调解矛盾纠纷就像抓药治病一样,药到病除后,还要时常巩固才能避免复发。“我们的村民为人都很淳朴,有矛盾了,村干部、调解员做工作的时候他们认可。但转身别人给点其他的意见,可能他们又不一样了”。矛盾调解不能一调了之,必须要有把群众事当成自家事的态度,抓住跟踪回访,经常性过问、苦口婆心劝,以回访促履行,以回访促普法,以回访解心结,才能巩固调解“疗效”,真正实现案息事了。2023年,通过常态化跟踪回访,翻身村已调解矛盾纠纷无一件复发。


图片4.png

编辑:张宇辰
中共乐山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