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边彝族自治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立足彝区实际,紧扣“一站式平台”功能定位,着力破解资源分散、数据壁垒、响应迟滞等治理难题,通过系统集成与职能联动,全面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为筑牢平安建设根基提供了有力支撑。
优化平台功能构建“一门通达”服务体系

马边综治中心
中心位于县城三九广场核心地段,毗邻县委、县政府,依托优越区位打造便民服务圈。科学划分三大功能区:引导受理区设7个常驻窗口、2个轮驻窗口,实现诉求分类引导;多元化解区配备专业调解室、心理疏导室等功能空间,满足多元化解需求;指挥调度区贯通县乡网格体系,实现“指令直达网格、画面直传现场”的实时调度。通过功能集成,真正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能解万家忧”。

引导受理区(引导大厅)

多元化解区(心理咨询室)

指挥调度区
整合治理资源打造“多元共治”工作格局
  
双梅调解室
创新“5+14+N”驻点模式:政法单位和信访部门5家常驻,人社、自然资源等14家单位轮驻,建立“随叫随到”应急响应机制。同时整合“双梅调解室”“俄西典罗个人调解室”等特色品牌,形成专业调解矩阵。这种配置既确保日常服务不间断,又实现特殊需求快速响应,构建起常驻保基本、轮驻强专业、特驻解难题的多元共治新格局。

规范运行机制实现“闭环管理”提质增效
严格执行“统一受理—分类流转—依法办理—闭环反馈”工作流程,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统一制定标准化文书体系,做到“一案一档”全程留痕。线上平台实时跟踪办理进度,线下档案完整记录处置过程。创新“三督办”机制(全面督办、重点督办、联合督办),对标“接诉即办”要求,确保矛盾纠纷化解按时保质、落地见效。
创新宣传模式打造“家喻户晓”传播格局
坚持以提升群众知晓率为核心目标,制定《综治中心宣传工作方案》,构建多部门协同宣传机制。制作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短视频2个,通过“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网络,多渠道广泛开展集中宣传。将综治宣传融入志愿服务、文化惠民等活动,组织“双语”宣讲队深入村寨,用彝汉双语讲好“马边治理故事”。通过持续发声,使“有纠纷找综治中心”成为群众共识,群众“首选率”明显增强。

宣传海报

宣传名片

农村“坝坝会”宣传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情况
深化特色实践彰显“彝乡枫桥”治理效能
创新“德古调解+法治引导”模式,在尊重和传承优秀传统民族习惯的基础上,构建彝区多元融合解纷新格局。近期成功调处一起典型彝族离婚纠纷:吉某女士与根某先生因彩礼问题僵持不下,中心及时启动“双梅调解室”“德古”调解程序,邀请熟悉民族习俗的调解员参与,经过多轮协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避免矛盾升级。该案涉案金额25万余元,通过融合民族传统与现代法治的调解方式,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截至目前,县乡两级综治中心累计受理矛盾纠纷604件,化解率达99.20%,群众满意率持续提升。下一步,马边将持续聚焦“五有标准”“五个规范化”核心指标,在提升着力在“四率”上持续发力,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为彝区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治理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