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与前端化解,沙湾区法院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以"综治中心"为枢纽,创新构建"综治先调211"协同解纷机制,通过"阵地前移、资源整合、智慧赋能"三向发力,打造出具有沙湾特色的纠纷治理新范式。今年以来,已成功化解各类纠纷321件,司法确认2件,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强劲司法动能。
靶向发力:构建“三位一体”解纷主阵地

当事人到综治中心诉讼服务窗口进行法律咨询
沙湾区法院创新推出"法官指导+专业调解+群众参与"的"综治先调211"机制:两名员额法官全程指导案件调解,确保法律适用精准;一支由心理咨询师、行业专家组成的特邀调解员队伍主攻专业领域纠纷;基层人民调解员依托"人熟地熟"优势助力矛盾吸附。同时,对接区委政法委成立的“万二姐调解室”,探索建立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小额债务等专业化基层调解队伍。今年以来,通过综治中心多元化解的纠纷中,70%实现当日立案、当日调解、当日确认。
精准施策:打造“全链联动”服务暖心墙
针对劳动争议、物业纠纷等高发类型案件,沙湾区法院构建"类型化分案+部门协同"双轨机制:联合劳动仲裁部门建立"法院+仲裁"联动平台,成功化解群体性劳动纠纷54起;制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施细则》,通过"法官值班+联席会议"制度,分析案件特点、提炼调解策略,形成批量化解方案。今年已开展专业培训2次、联席会议5次,推动物业纠纷调解成功率提升至85%。此外,创新"一站受理、联合调处"模式,邀请妇联、工商联等12个部门入驻综治中心,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召开综治中心联席会议
智慧赋能:筑牢“源头预防”转化链
为增强群众对先行调解的认同感,沙湾区法院推出"案例+法规"普法矩阵:线上开通调解咨询热线,解答群众疑问20余次;线下开展"以案释法"巡回宣讲,覆盖妇联、企业、医院等重点领域300余人次。针对调解协议履行难题,开通司法确认"绿色通道",驻点法官即时审查、当日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

先行调解现场
典型案例
2025年10月,4名保洁员因4470元劳务费被拖欠向综治中心求助。沙湾区法院启动快速调解程序,3名当事人现场达成协议并领取调解书,未到场的季某通过电话确认后,法院同步完成司法确认,从受理到结案仅用4小时,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用专业与温度修复社会关系。"沙湾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主任袁华英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综治先调"机制,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端和疏导端用力,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沙湾大地落地生根,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司法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