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部门动态 >
四川乐山金顶派出所:用“最高”海拔书写“最暖”警魂
www.leshanpeace.gov.cn 】 【 2025-08-21 10:54:38 】 【 来源:乐山市公安局

  有诗云“峨眉天下秀”,不仅“秀”在云海金顶的美景,也“秀”在一群扎根云端、守护平安的藏蓝守护者。在海拔3079米的“世界双遗产”峨眉山之巅,坐落着全市海拔最高、游客最多、环境最美的公安派出所——四川省乐山市公安局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分局金顶派出所。这里的民辅警们常年坚守在云端,用行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悬崖峭壁间为万千游客织就安全网,用“最高”海拔标定着服务人民的“最暖”使命。

  

65-250R014425TK.jpg


  云阶之上,警灯暖途

  

  近年来,“夜爬峨眉”火爆全网,凌晨金顶气温虽降至零下,寒气逼人,但热情似火的游客们仍来往不息。凌晨3点,金顶派出所“夜巡执勤队”准时出发。民警王小军和辅警郎北川背着沉甸甸的警务救助包在金顶步道排查隐患,警用手电的光照亮了漆黑山道,成为护航游客前行的明灯。一次巡逻中,他们发现一名因体力透支、寒冷侵袭而蜷缩在路边的年轻游客小张。“别怕,我们是警察,喝口热的。”王小军发现情况后,立刻从保温壶里倒出温暖的姜茶递上,郎北川则迅速联系医务站。随后两人搀扶着小张,将他安全送达就医。

  

65-250R0144053345.jpg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手电光就是游客的安心灯,热姜茶就是我们的见面礼。”王小军说道。不仅有夜巡,派出所还积极发动有经验的“陪爬”人员加入“义警”队伍,让守护的眼睛遍布山道,使安全的网络织得更密。

  

  创新机制,高效化解

  

  面对峨眉山景区年均600多万人次的游客量,如何高效处理涉旅纠纷是个巨大的挑战。针对这一领域,金顶派出所创新推出“139”警务机制:即“1分钟响应,3分钟到位,九成纠纷现场化解”。该机制强调快速响应、提前介入,力争在矛盾升级前迅速解决,切实做到“事不发生、事不过夜、事不出山”,有效提升了游客满意度。

  

65-250R0144456348.jpg


  清晨五点半,晨光微露,金顶“红日护卫队”早已严阵以待。观景台上,金顶派出所所长袁兆伟此时正维护着秩序:“大家别挤,注意脚下安全,都能看到日出!”去年国庆,一名摄影爱好者为抢占机位与游客金某发生冲突,袁兆伟迅速上前进行现场调解,化解了纠纷。“没想到警察来得这么快,处理得这么公道!”金先生由衷感叹。当第一缕金光洒向山巅,袁兆伟和同事们心中的满足感也随之升腾——“游客开心的笑容,就是对我们最高的赞赏。”

  

  群防群治,科技共助

  

  为提升守护效能,依托500余只前端摄像头,构建起全天候守护的数字天网。景区VR全域图的应用,让民警对每一处险境了然于心。同时,派出所积极发动商户、酒店、志愿者、僧人等力量,建立起“守护者联盟”,深化“群防群治”,使其成为感知风险、传递温暖的“神经末梢”,让安全守护的触角延伸至景区每个角落。

  

65-250R014453RR.jpg


  去年深秋,金顶派出所接到“守护者联盟”成员电话称:华藏寺后侧小路上发现一位与家人失散的小孩。值班民警欧洋立即调取VR图定位,并通知附近巡逻队先行查看,仅用15分钟就成功找到走失小孩,并送其找到父母。“发现孩子不见后,我吓得手脚发软,多亏警察同志帮忙!”见到孩子安全无恙,小孩母亲连声道谢。

  

  悬崖之畔,生命守护

  

  今年五一假期,游客刘先生在金顶平台突发严重高原反应,面色苍白、呼吸急促、意识模糊。家属惊慌失措,遂报警求助。接警后,值班民警伍珂贤和辅警徐仕平携带氧气瓶和急救包,2分钟就飞奔至现场。伍珂贤疏散人群保持通风,徐仕平则熟练地为刘先生吸氧、监测体征,并迅速联系景区医疗站。由于处置及时得当,刘先生症状很快缓解,之后被安全转运下山。“要不是警察同志来得快、懂急救,后果不堪设想!”刘先生康复后专程给金顶派出所送来锦旗。

  

65-250R014463QA.jpg


  这样的生命救援并非个例。三年来,金顶派出所民辅警已成功救助了上百位受伤或高反不适的游客。每一次成功的救助,每一个家属认可的眼神,都成为他们坚守云端的不竭动力。

  

  在海拔3079米的峨眉之巅,“枫桥经验”已深深融入金顶派出所全体成员的血脉。它体现在云海边巡逻的脚步声里,在深夜递上的热茶中,也在“守护者联盟”微信群闪烁的信息里……这座“云端哨所”,如同悬崖边的坚固堡垒,为万千游客的生命安全与旅途安宁筑起坚实防线。


编辑:张宇辰
中共乐山市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